所有频道

当前位置:主页 中医养生 中医疗法

如何预防针灸时晕针

养生之道网导读:如何预防针灸时晕针?晕针是常见的一种针灸不良反应,是在针刺过程中病人发生的晕厥现象。那么如何预防针灸时晕针?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预防针灸时晕针

随着针灸疗法在治疗疾病和日常保健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尝试针灸的人也越来越多,可晕针却成为很多人针灸时的最大困扰。有些人还没等医生进针,就头冒冷汗、面色苍白、站立不稳,严重的则丧失意识、昏倒在地。还有的晕针现象发生在医生进针几分钟之后,病人出现血压下降,瞬间晕厥。

早在《黄帝内经》中,曾用不少篇幅提及晕针的防范:“无刺大醉,令人气乱;无刺大怒,令有气逆;无刺大劳人,无刺新饱人,无刺大饥人,无刺大渴人,无刺大惊人”(《素问·刺禁论》)。如何防范针灸时晕针?下面为大家介绍如何从心理和生理上防范晕针。

1、心理预防

主要针对有猜疑、恐惧心理者,或针灸时哭笑、惊叫、战抖、躲避、肌肉痉挛。伴有瞳孔、血压、呼吸、心跳、皮温、面色、出汗等植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功能改变者。均可作预先心理预防,以避免出现晕针等不良反应。共分三法:

(1)语言诱导:施灸前,先耐心给患者讲解针灸的具体方法,说明可能出现的针灸的感觉、程度和传导途径,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2)松弛训练:对好静、压抑、注意力易于集中、性格内向的患者,令其凝视某物体,待其完全进入自我冥想(入静)状态后,始行灸刺。

(3)转移注意力:对急躁、好动、注意力涣散、性格外向的患者,可令患者作一些简单的快速心算,或向其提出一些小问题,利用其视、听觉功能和思维活动等,转移其注意力,促进局部组织放松。

2、生理预防

饥饿患者,灸前宜适当进食;过度疲劳者,应令其休息至体力基本恢复。特别对有晕针或晕灸史者,最好采取侧卧位,简化穴位,减轻刺激量。

在施灸过程中,一旦患者有先兆晕灸症状,应立即处理。灸疗结束后,最好能嘱患者在诊室休息5~10min后始可离开,以防延迟晕灸。

那么针灸时为什么会晕针?针灸时晕针的原因,一起来看看。

针灸时晕针的原因

1、心理因素

主要见于首次接受针灸治疗或有过晕针史的患者。针灸常给患者带来一定强度的痛觉刺激,引起患者的痛觉反应,从而使肌肉收缩,精神高度紧张,进而出现呼吸加快、出汗、晕厥等症状。

2、生理因素

疼痛由身体表面或深部的感觉神经末梢受到刺激所引起,它是身体对有害物刺激所发出的警告反应。当一个人极度疲劳或虚弱,身体的抵抗反应和控制反应降低,于是对很小的刺激也会产生与刺激强度不成比例的夸大反应,就比较容易发生晕针。

3、体位因素

大量临床观察显示,取平卧位进行针灸时,晕针发生率较低;而取坐姿接受针灸时,晕针发生几率则大大增加。其原因是坐位时血流蓄积于下肢,回心血量少,心输出血量少,收缩压下降,因而影响了脑部供血,使晕针发生率大于平卧位。

4、环境原因

环境和气候因素也可促使晕针,如气压低之闷热季节,诊室中空气混浊,声浪喧杂等。

如果之前有晕针的经历,一定要在进针之前告知医生,医生会在治疗过程中有针对性地简化穴位,减轻刺激量,预防晕针的发生。

以上就是一些针灸的相关知识,如果想了解更多关于针灸的内容,请继续关注养生之道网中医养生频道。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大家都在看
频道最新
猜您喜欢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