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频道

当前位置:主页 糖尿病 常见问题

糖尿病发病机制

文章目录

一、糖尿病发病机制
二、 糖尿病的治疗
三、糖尿病的症状

糖尿病发病机制

1、糖尿病发病机制之遗传因素

糖尿病是遗传性疾病,遗传学研究表明,糖尿病发病率在血统亲属中与非血统亲属中有显着差异,前者较后者高出5倍。在糖尿病Ⅰ型的病因中遗传因素的重要性为50%,而在糖尿病Ⅱ型中其重要性达90%以上,因此引起糖尿病Ⅱ型的遗传因素明显高于糖尿病Ⅰ型。

2、糖尿病发病机制之精神因素

近十年来,中、外学者确认了精神因素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伴随着精神的紧张、情绪的激动及各种应激状态,会引起升高血糖激素的大量分泌,如生长激素、去甲肾上腺素、胰升糖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3、糖尿病发病机制之肥胖因素

目前认为肥胖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约有60%-80%的成年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前均为肥胖者,肥胖的程度与糖尿病的发病率呈正比,自25岁至75岁,肌肉组织逐渐减少,由占体重的47%减少到36%,而脂肪由20%增加到36%,此系老年人,特别是肥胖多脂肪的老年人中糖尿病明显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4、糖尿病发病机制之病毒感染

许多糖尿病发生于病毒感染后,例如风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腺病毒等,可能与病毒性胰岛炎有关。当然是每例病毒性感染均发生糖尿病。

5、糖尿病发病机制之自家免疫

部分糖尿病人血清中发现抗胰岛β细胞抗体,给实验动物注射抗胰岛β细胞抗体可以引起糖耐量异常,病理检查也可看到胰岛中有淋巴细胞和嗜酸细胞的浸润等现象。也有报导在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发病早期用免疫抑制治疗可得到良好效果,甚至“痊愈”。

6、糖尿病发病机制之继发性糖尿病

如破坏了大部分胰岛组织的胰腺为和胰腺纤维束性变,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功能性垂体腺瘤,嗜铬细胞瘤等均可引起继发性糖尿病,即症状性糖尿病。长期服用双氢克尿塞、皮质激素、肾上腺能药物等均可能导致或促使糖尿病加重。某些遗传性疾病如下Turner综合征等也容易合并糖尿病。

糖尿病的治疗

1、口服药物治疗

磺脲类药物2型DM患者经饮食控制,运动,降低体重等治疗后,疗效尚不满意者均可用磺脲类药物。因降糖机制主要是刺激胰岛素分泌,所以对有一定胰岛功能者疗效较好。对一些发病年龄较轻,体形不胖的糖尿病患者在早期也有一定疗效。但对肥胖者使用磺脲类药物时,要特别注意饮食控制,使体重逐渐下降,与双胍类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降糖药联用较好。

2、胰岛素治疗

2.1、1型糖尿病需要用胰岛素治疗。非强化治疗者每天注射2~3次,强化治疗者每日注射3~4次,或用胰岛素泵治疗。需经常调整剂量。

2.2、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失效者先采用联合治疗方式,方法为原用口服降糖药剂量不变,睡前晚10∶00注射中效胰岛素或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一般每隔3天调整1次,目的为空腹血糖降到4.9~8.0毫摩尔/升,无效者停用口服降糖药,改为每天注射2次胰岛素。

糖尿病的症状

1、尿液异常:当发现尿中泡沫较多且难以消散;比较粘稠、有蚂蚁舔食尿液时,应到医院就诊检测血糖。

2、生活习惯改变:当无明显诱因出现口渴、多饮、多食、多尿并伴有体重减轻,或口中有甜味时应检测血糖。

3、伤口愈合慢:因血糖高会影响伤口的愈合,当出现皮肤破损而伤口不易愈合时,应检测血糖。

4、无原因倦怠:无故倦怠、乏力,即使处于休息状态,身体也感到疲倦。

5、视物模糊:当没有原因出现眼睛视物模糊等异常现象时。

6、手指发麻发凉:当手指无明显诱因出现对称性发麻时,可以检测一下血糖,因为糖尿病会导致周围神经病变和外周血管的病变。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大家都在看
频道最新
猜您喜欢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