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频道

当前位置:主页 糖尿病 综合知识

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最新进展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基本治疗有两方面:首先是治疗糖尿病,把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其次治疗骨质疏松,采取适当的综合措施,才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下面重点谈谈近年来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进展。 钙剂和维生素D制剂 钙剂和维生素D制剂是基本传统的治疗骨质疏松药物,现在一般主张这两种药联合应用,可在体内起到相辅相成的效果。但维生素D有蓄积作用,长期服用可能中毒,引发高钙血症和高尿钙症,应注意监测。 雌激素、植物雌激素及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传统的雌激素替代疗法(ERT)和激素替代疗法(雌激素和孕激素合用HRT)对防治骨质疏松的效果是肯定的,特别是对60岁以内的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但长期服用也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及某些癌症的发病率,故近年来人们积极寻找它的替代品。 植物雌激素(异黄酮、木酚素、库玛斯坦)和选择性的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他莫昔芬、雷洛昔芬)就是近年来发现的两种新型雌激素替代药,与传统的雌激素相比,它们保留了骨质疏松治疗作用,同时去除了增加心脑血管病及某些癌症发生的副作用。 降钙素和磷酸盐 降钙素为强有力的骨吸收拮抗剂,目前市面上应用的有鲑鱼降钙素和鳗鱼降钙素的注射剂、鼻喷剂,对骨质疏松的骨痛有很好的止痛效果,但存在长期效果不能巩固的问题。 磷酸盐是一类新发现的能抑制骨吸收的人工化合物,该类药物对骨代谢的近、中期效果已经明确,但远期对骨折发生率的影响尚不确定。 甲状旁腺素和氟化物 研究表明,甲状旁腺素对骨代谢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持续性的甲状旁腺素刺激可引起骨吸收作用增强,而如果间隔性给药使甲状旁腺素浓度隔一定时间达到一次峰值,则可使骨形成增加。已有大量动物研究表明,间歇性给药有促进成骨作用,但临床应用效果还有待于循证医学的证明。 氟化物为骨形成的有效刺激剂,可显著增加骨密度,在一定条件下能使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恢复到正常水平,然而对氟化物治疗效果和危险性历来存在争议,虽然它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已有30多年的历史,但至今仍不是一线用药。 他汀类药物 辛伐他汀为主的他汀类药物原为降胆固醇药物。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对原发性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均有提高效果,并可明显降低骨折的危险。但由于目前尚缺乏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因此对其疗效还不能下肯定的结论。 相信随着科学的发展,将会相继研究出多种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大家都在看
频道最新
猜您喜欢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