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频道

当前位置:主页 糖尿病 综合知识

别让糖尿病伤了您的“心”

糖尿病最善伤人“心” 病例1 梁大爷患2型糖尿病13年,一直靠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但对偏高的血压、血脂从未重视,血压高时能达到150/110毫米汞柱。这天,热心的梁大爷在帮邻居搬家时,突然感到胸骨后剧烈疼痛,疼痛呈压榨性,有濒死感,休息一会还是不能缓解,并且伴有大汗、恶心感。见此情景,大家急忙把他送往最近的医院,梁大爷被医生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服用了硝酸甘油后症状得到缓解,保住了性命。 病例1 马大婶患糖尿病也有十几年的历史,刚得病时很认真地遵照医生的嘱咐服药治疗,并严格控制饮食,血糖曾一度控制得比较好。后来,看到病情不太严重,临床症状也比较轻,就忽略了按时服药,也放松了对饮食的控制,结果血糖不稳定了,血脂增高了,血压也增高了,后因胸闷、胸痛,被诊断为糖尿病性冠心病。马大婶自从得了冠心病后,情绪变得更加不稳定,焦躁孤僻、爱发脾气。在一次为家庭琐事争吵之后,突发大面积无痛性心肌梗死,由于没有明显疼痛感,起先被医院误诊,后确诊虽积极抢救治疗,终因回天乏术,不治身亡。 八成糖尿病死于冠心病 对于前面两个故事,北京市博爱医院于棉荣主任告诉我们,在急诊及内科门诊常常可以遇到这样的情况。由于糖尿病患者对心血管疾病防治知识了解不多,从而导致的人间悲剧不在少数。于教授指出,糖尿病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大血管并发症(主要指心血管、脑血管及下肢血管)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其中近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人群的心血管病死亡率至少是普通人群的2~3倍。因此有专家学者这样认为:“糖尿病就是心血管病!” 于教授形象地说,由于长期持续性的高血糖会产生多种“毒性”作用,会慢慢地对血管进行“浸泡、渗透”,犹如“蚁蝼溃长堤”一般,将动脉血管等组织细胞侵蚀得“千疮百孔”,血管内皮被损害得伤痕累累。这样,胆固醇等脂质极易沉积在受损伤的动脉内皮上,逐渐形成粥样斑块向管腔内凸起,冠状动脉血管变硬狭窄,血流不畅,心肌缺血缺氧,就容易引发冠心病、心绞痛,血管一旦闭塞不通,就会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加上糖尿病人易继发肾脏微血管病变,引起肾性高血压,这更是雪上加霜,因为血压过高而加重冠心病。还有不少患者因心脏植物神经病变而影响痛觉冲动的传入,对心肌缺氧出现的胸痛、胸闷、憋气等症状不敏感,称为不典型性心梗。 无痛心梗更要人命 这种痛觉“警报系统”的失灵,容易使不少无症状的心肌梗死病人延误治疗而造成死亡。 大家都知道,心前区疼痛或沉闷是冠心病的典型症状,有这种情况的患者比较容易察觉,医生也容易做出正确的诊断。但正如病例2中的马大婶,少数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脏疾病时,症状常表现不典型,不但患者常掉以轻心,即使是医生也易误诊,所以人们有必要了解一些不典型冠心病的症状,以提高警惕。 1.心绞痛部位有时发生在胸部以外,常表现为头痛、牙痛、咽痛、肩痛、腿痛。 2.心绞痛有时会表现为上腹胀痛不适等胃肠道症状,特别是疼痛剧烈时常伴有恶心呕吐,易误诊为急性胃肠炎、急性胆囊炎、胰腺炎。 3.还有少数病人在急性心梗时,仅仅出现脑血管病的表现,如头晕、肢体瘫痪、突然意识丧失和抽搐等脑循环障碍。 4.有些会出现无胸痛心梗发作,仅表现为房颤、室早等各种心律失常,或以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心衰表现为首发症状。这是由于糖尿病患者常有周围神经病变,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变得“麻木”,痛觉传导缓慢,因而不容易感到痛觉。 每半年做一次心电图 虽然无痛心梗如同隐形杀手,症状不典型,甚至轻微到难以察觉,但仍有蛛丝马迹可寻: 1.气喘、呼吸急促:无明确原因地突然出现持续的憋气胸闷。病人可能突然喘起来,但没有胸痛。有的病人经检查被告知“上周曾发生心肌梗死”,病人却因为当时只有喘,没有胸痛,易被忽略。 2.头晕:运动时,需氧量增加,但因为心脏衰竭,流到脑的血液量不够,人因此晕眩甚至出现晕厥、意识障碍。 3.心悸、出冷汗或面色苍白:有些人心肌缺氧是以心悸为表现。所谓心悸,指的是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另外,不同于以往运动冒热汗,冒的反而是冷汗。 4.原因不明的腹泻、腹痛。经相关检查并无腹部疾病阳性发现。 5.无法解释的疲倦、虚弱、焦虑:平常活动体力许可,不会产生症状,现在却开始有症状。 因此,为避免悲剧的发生,建议年纪较大的糖尿病患者经内分泌科医生确诊后,每半年做一次心电图检查,所以更应经常、及时地到心内科就医。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大家都在看
频道最新
猜您喜欢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