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频道

当前位置:主页 心理健康 儿童心理

儿童“留守”,易生心理疾病

发表时间:2021-06-28 14:48:47

在城市,形成留守儿童的原因更多元化,例如父母异地打工、父母进修学习、父母挂职下乡、父母异地开公司或被派往异地公司、父母离异、父母工作繁忙,还有一种就是父母为了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把孩子户口迁入异地,这些孩子往往被寄养在亲戚或学校、教师家里,也是一种新的留守儿童,而且这些家长对子女期望极高,往往将孩子送往民办中学。

另外,还有一小部分孩子的家长因为应酬多,孩子平日不见父母,只能见到他们回来睡觉,这些小孩多是公司高层人物或国家机关领导子女。也有的双亲长时间出差,或单亲出差,但另一方要么工作繁忙,要么自身文化素质低,管不了孩子。还有个体户,忙于做生意,很少有时间管孩子,或文化素质不高(这点流动人口子女较多)。他们平时除了在学校之外,基本上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而父母则在城市的另外区域工作。这一小部分孩子处于留守的边缘,比严格意义上的城市留守孩子幸福的是,一旦孩子有什么事情,父母可以很快赶过来处理。

 留守儿童易生心理疾病

“留守儿童在缺少父母的引导、关爱和教育的情况下,正面临着许多社会和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将影响到他们未来的生活。”国际计划(中国)国家主管詹姆斯·莫瑞这样说。儿童在成长时期,其心理状况发展的好与坏,对成年时的人格、品德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长期缺失父母的关爱,就会引发一些心理问题。

调查发现,在中学阶段,留守儿童中心理不健康的比例要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通常表现出冲动、好怒、焦虑、神经质、自闭等不良的心理特征。留守学生大多存在着心理与生理的双重矛盾,即他们对父母的“留守决策”持积极肯定、理解和支持的态度,又渴望父母能留在家中,有个精神依靠。

长期的留守生活,易生哪类不健康心理特征:

自卑 由于长期缺乏父爱和母爱,留守儿童有种被遗弃之感,与父母缺少沟通,遇到问题不会处理。他们缺乏自信,害怕别人同情的目光,他们强烈渴望父母亲情,由于无法得到满足,长期处于被压抑的状态,他们自惭形秽,怕被别人看不起,不敢与人交往,不敢参加集体活动,把自己严实地封闭起来,甘心生活在被人遗忘的角落里。

虚荣 由于无法与孩子生活在一起,为了弥补对孩子的爱,父母宁肯自己省吃俭用,吃苦耐劳,也要想方设法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殊不知,孩子的虚荣心正是这样被培养起来的。孩子根本无法体会父母的艰辛不易,他们风风光光地在同学面前显阔,用虚荣心来掩盖自己孤独的心。

嫉妒 留守儿童强烈渴求父母的爱,看到周围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而他们自己情感无法得到满足,有的开始怨恨自己的出生,怨恨外出的父母,怨恨家庭的分离,进而发展到怨恨他人,嫉妒他人。他们心理难免会失去平衡,因为自己的不幸而感到痛苦,因为别人的幸福更感到痛苦,甚至不惜采取过激行为,来满足自己的嫉妒心理。

疑虑 疑神疑鬼,多疑敏感。总觉得周围人在背后讥笑自己被父母遗弃,以致同周围人关系紧张。一件微不足道、不值一提的小事常常使他们大动干戈,具有极强的攻击性。

逆反 留守儿童逆反心理极强,对抗情绪严重。他们爱与人对着干,即使老师和家人的话也不肯听,常喜欢闹对立。他们缺乏安全感,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怀疑,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是充满不信任,这种潜意识中的不信任导致了他们的逆反行为,常表现为“不听话”、“不礼貌”、“不谦虚”、“恶作剧”等。总之,喜欢背道而驰。

这是家长们,特别是“外出”家长们,需要密切注意的孩子心理问题。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大家都在看
频道最新
猜您喜欢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