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频道

当前位置:主页 心理健康 行为心理

得到的VS得不到的 哪个更好?

发表时间:2021-07-14 11:29:44

二选一,你愿意中头彩还是终生残疾?

好吧,不该这么问,因为一般没有人会选择后者。那么,中头彩和终生残疾哪个更开心呢?如果以为这个问题的答案和上一个一样简单,那么你就错了。一年之后,因为事故导致终身残疾的人不再悲伤,中头彩的人也不再高兴,事实上他们的高兴程度变成一样的了。无法想象?请继续往下看。

“我现在过得非常好。身体上,精神上,各个方面。”前美国众议院主席吉姆•莱茨,因为政治丑闻而被迫辞职,从此失去了自己以前的一切权利,地位,金钱。多年以后,面对《纽约时报》的采访,莱特如是说。

“这是一个荣耀的经历。”莫里斯•比克曼含冤入狱37年之后,不是抱怨上天的不公,不是自我安慰,反而将这个经历看作神圣的荣耀。

这种例子随处可见,也许没有他俩那么悲剧,但是你身边一定不缺这样的故事:别人看来不幸的生活,自己却过得有滋有味。我们真的可以合成快乐吗?为此,哈佛大学心理学家Dan Gilbert做了一个实验。

让参与者看六幅莫奈的画,并按照从最喜欢到最不喜欢给这些画排出1到6号。为了感谢参与者,他可以带走一张留作纪念。巧得是只剩下3号和4号两种图了。当然,如果你是参与者也一定会赶上3号和4号,因为这是设计好的,无论你怎么排,都只剩下3号和4号。考虑到喜欢3号还是比4号要多一点点的,参与者欣然选择了3号带走。

过了几天,再让参与者看同样的六张画,再让他们排一次顺序,看看他们的喜欢程度有没有发生变化。这些一模一样的画,在参与者心目中的位置果然改变了,以前的第三位升到了第二位,第四位却降到了第五位。他们对自己得到了的更喜欢了,对自己没得到的更不喜欢了。

可是,这并不足以说明参与者自己合成了快乐,他们也可能是因为拥有,所以快乐。于是,Gilbert找到了顺行型失忆症患者又重复了一遍实验。这些患者有个特点,他们虽然保留着童年的记忆,但是新发生的事情转眼就忘了。他们也被要求给画排序,然后从三、四位挑一张留着。

实验者出去溜达半个小时,又回来了。

“大夫,我认识您吗?”

看来患者已经忘了半个小时以前的自我介绍了。不过,他还记得刚才的实验吗?

“你还记得刚才你挑了这六张画中的哪张吗?”

“不记得了。是这张吗?”患者犹豫不定,完全随机凭感觉猜了一个。看来他是不记得了。实验可以继续了。

“那么你能按照自己的喜爱程度给这六张画排个序吗?”

尽管患者不记得自己之前的结果,也不记得自己拿了那张,但是他们还是得到了和普通人一样的结果:第三位升到第二,第四位降至第五了。看来对于3号的喜爱不是因为在第二次排序时知道自己拥有它,而是在刚得到它时就产生了愉悦的情绪。失忆症患者虽然忘事,但是他们不“忘情”。之所以他们第二次对3号的评价变高了,就是因为他们再次看到3号时产生了更积极的情绪。不为什么,就是乐意。

我们的情绪系统就像我们的免疫系统,可以自己调节。外界不给我们高兴,我们创造条件也要高兴,我们自给自足。虽然达不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是我们每个人都远比自己想象得要强大许多。考试的成败,比赛的输赢,职位的升降,家庭的聚散对于我们情绪的影响都是短暂的,因为我们每个人自己才是自己快乐的源泉。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大家都在看
频道最新
猜您喜欢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