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频道

当前位置:主页 中医养生 中医疗法

小儿推拿治睡眠易惊

一、小儿推拿治睡眠易惊的方法

主要选穴:包含心经、肝经、总经、大横纹、小天心、内八卦、囟(xìn)门等。

1、捣小天心和总筋5分钟(四指屈曲,同时捣击小天心和总筋)。

2、分阴阳2分钟(分阴阳力度可大些,时间可缩短些)。

3、补肾5分钟,揉二马3分钟。

4、清天河水2分钟。

二、小儿推拿治睡眠易惊的注意事项

1、由于小儿皮肤娇嫩,小儿推拿时手法应轻柔,切忌手法过于生硬。

2、一定要对症治疗,先明确诊断,排除其他气质性病变后,再用小儿推拿治疗。

3、检查小儿是否缺钙。缺钙儿童易出现睡卧不宁,若有缺钙现象,应及时补钙。

三、小儿推拿的作用

所谓小儿推拿,就是根据小儿的形体、生理、病理以及特定穴位的形态位置等特点,专用于防治小儿某些病证的推拿方,又称小儿按摩。当宝宝吃不好、睡不香时,除了可以求助于保健品,也可以通过改善饮食加以调理。推拿也是一种很不错的选择,简单易学,对改善小儿厌食、便秘、睡眠不好等,有很好的作用。

四、小儿睡眠易惊的原因

惊吓是由于小儿神经系统不完善,对外界的变化特别是声音的变化不能做出正常反应而引起。多因受外来不良刺激所引发,如声、光、接触或跌落等。小儿惊吓症治疗及时预后良好,但若不及时治疗,可影响患儿智力发育,导致其无神、反应迟钝、精力不集中等。

小儿惊证病因复杂,多由于惊恐或养护失宜,或者受到巨大声音惊吓,或者掉床摔倒,或者因为外感,或者食积不消。

小儿神气怯弱,心气有余,见闻异动,惊则伤神,恐则伤志,热则生风,甚至胃不和则卧不安。

常见症状:

1、烦躁、突然蹬腿或惊哭惊叫;

2、大便黏、稀、青绿;

3、面青为痛,发稀黄或直竖;

4、印堂及承浆色青;

5、食欲不振或呕吐腹泻。

小儿推拿推荐方案:先治惊除烦,镇静安神,再根据症状判定是脾胃系统疾病还是心肝病症,急症先治标,缓病先治本。

五、宝宝睡觉易惊跳的其他原因

宝宝一出生就对响声有反应,说明已有听觉。当处于浅睡状态时,可以听到响声。由于宝宝的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易于兴奋,对声音易引起反应,所以惊跳并非有病。

当宝宝缺钙时,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高,也易惊跳。胖宝宝比瘦宝宝容易缺钙,所以,胖宝宝惊跳时就应想到缺钙的可能。另外,当脑子里有问题时也可能发生惊跳现象,但同时还有其他不正常的现象。

宝夜醒的不少原因,是由于家长的护理不当。宝宝在浅睡眠期有各种动作,如睁眼、吸吮、翻身、哭啼,有时还会抬头张望,但这些动作大多是无意义的。所以,父母不要因为有一点动静就给予过多的护理或关照,可静静地等待5分钟以上,再做出反应,有时过多的呵护反而会打扰宝宝的正常睡眠,不利于宝宝的正常生理发育。

孩子正处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对营养素的需求很大,对钙的需要量尤其多,家长们对此也比较重视。专家建议,选择淡奶味的钙剂,便于宝宝接受且保护味蕾发育。

六、小儿推拿的误区

不少家长意识到药物对身体还是有一定伤害的,因此小儿推拿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青睐。但是小儿推拿是有一定讲究的,推拿手法不当很容易使小儿病情加重。不少家长对小儿推拿的了解都是一些零碎的知识,很多时候存在着不少误区,下面来了解下小儿推拿的误区。

1、不少家长没有明确小儿的病因就盲目推拿治疗

小儿推拿的关键在于辨证治疗,这就需要明确小儿所患的病症,比如,感冒可分为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如果病症分不清楚就盲目给患儿进行推拿,可引起反作用,使病情愈加严重。因此,家长在给孩子施行推拿之前,最好带孩子到医院进行常规检查,如血常规、便常规等等,这样能更好地辨证治疗。

2、推拿的力度、时间、次数不当

家长在家给孩子做推拿的时候,也要掌握相关的知识,要采用适当的操作次数、时间和刺激强度。可以选择到一些正规的培训机构,学习小儿推拿的常用手法、特定穴位及常见病的推拿治疗等。还有,推拿的时间应根据孩子年龄大小、病情轻重、体质强弱及手法的特性而定,推拿一次的时间约为15~20分钟。通常每日推拿一次,高热、急性腹泻等急性疾病可每日推拿两次,慢性疾病则可隔日推拿一次。

3、推拿的环境不适合

给小儿推拿时,应选择避风、避强光、噪声小的地方,室内应保持清静、整洁,空气清新、温度适宜。其次,推拿后注意避风,忌食生冷。小儿过饥或过饱,均不利于按摩疗效的发挥。在小儿哭闹之时,要先安抚好小儿的情绪,再进行推拿。

4、不是所有小孩都适宜进行推拿

另外,骨折、创伤性出血、皮肤破损、皮肤溃疡,以及烧伤、烫伤,急性、烈性传染病,癌症及危重病症等患儿切不可进行推拿治疗。

七、小儿推拿适应症

1、呼吸系统

感冒、咳嗽、发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鼻炎、鼻窦炎、鼻出血、扁桃体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扁桃体炎等。

2、消化系统

疳积(积滞、奶痨、奶积、食积)、肠炎、舌炎、呕吐、溢乳、打嗝、鹅口疮、口腔炎、厌食、腹泻、便秘、肠痉挛、流涎(流口水)、腹痛、腹胀等。

3、其他类

磨牙、遗尿、尿频、夜惊、小儿斜颈、脑瘫、面瘫、多动综合症、疝气、脐疝、湿疹、荨麻疹、脊柱侧弯、生长发育迟缓、睡眠不好等。

4、保健类

益智、助长、增强免疫功能。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大家都在看
频道最新
猜您喜欢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