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频道

当前位置:主页 中医养生 中草药

附子的临床运用

发表时间:2021-09-26 11:00:34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有回阳救逆、助阳补火、散寒止痛的功效。研究发现,附子具有心血管系统的正性肌力、抗心律失常、扩张外周血管及增加血流、抗癌、抗衰老、增强机体免疫力、抗炎止痛等作用[1]。张景岳认为附子“浮中有沉、走而不守,因其善走诸经,故曰与酒同功”。因此,附子作为“扶阳第一要药”的同时,其另外一个特性“善走诸经”具有更广泛的临床实用性。20世纪50~60年代,门纯德老先生提出“兴阳法”的指导思想,并广泛应用于临床[2],其中附子作为兴阳(温阳)的主要药物治疗各系统疑难杂病。门纯德老先生在利用附子温补阳气、善走诸经之特性以宣畅气机,保证机体阳气的畅通,从而提高机体抗病祛邪能力。温阳法恰当配伍“汗、和、下、吐、温、清、消、补”八法,还可以衍生出温散、温下、温清、温利、温化、温补等复合治法。另外,温阳法结合潜藏性质药物的温潜法在临床中的运用也较为广泛,下面笔者结合相关方剂略述一二。

1 临床应用

一是温阳法与汗法合用的温散法。其中麻黄附子细辛汤是其代表方剂,也是治疗阳虚感冒的常用方剂。方中使用麻黄解表邪、附子温肾阳治疗阳虚,佐以细辛,一是助附子温经,二是助麻黄解表,虽仅有三味药物,但凸显了温阳解表、解表不伤阳气的精髓。桂枝芍药知母汤方用附子、桂枝温经散寒止痛,麻黄、桂枝祛风通阳散外邪,白术、防风祛风除湿。诸药合用,共奏温经散寒、祛风除湿的功效。乌头汤方用乌头祛寒止痛,麻黄发汗宣痹,温散结合发挥温经祛寒、除湿止痛之功。以上两方合理加减可作为治疗风寒湿痹证的常用方剂[3]。

二是温阳法与下法合用的温下法。常用方剂为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汤以附子温经祛寒、大黄泻下通便为主,佐以细辛助附子温里散寒止痛,三药合用以温里散寒、通便止痛,是治疗寒实内积的代表方剂。另外,还有温脾汤温补脾阳、攻下寒积,方用附子温脾肾之阳,祛除寒邪,大黄泻下、攻逐积滞,另加干姜助附子温中扶阳,芒硝、当归助大黄润肠通便,该方适当加减后可作为治疗寒积腹痛的常用方剂。

三是温阳法与清热法合用的温清法。该法多用于阳虚体质、邪热外侵导致的寒热兼见的错杂病证,如附子泻心汤证。附子泻心汤方用附子久煎取汁以发挥温经扶阳固表之功,大黄、黄芩、黄连以清泄胃之邪热,从而达到扶阳泄热之功。乌梅丸方用附子、桂枝、干姜、蜀椒、细辛等辛温之品以温脏祛寒安蛔,黄连、黄柏清泄胃热而下蛔。乌梅丸虽为温中清热、安蛔补虚之名方,但临床多用其温中补虚、清热燥湿止痢之功治疗寒热错杂、正气虚弱的久泄久痢等疾病。《金匮要略》中的薏苡附子败酱散也是用附子振奋阳气、辛热散结,重用薏苡仁排脓、开壅滞、利肠胃,佐以苦寒之败酱草清肠道热毒、破瘀排脓。诸药合用,发挥利湿排脓、破血消肿之功。该方合理加减可作为治疗肠痈、下痢、产后瘀滞腹痛的常用方剂。

四是温阳法与利水法合用的温利法。温利法为阳虚兼水湿肿满的常用治法。水为阴邪,阳虚则气化不利,水湿失去正常运化而停聚,影响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从而可见咳喘、肺胀、心悸、心力衰竭、水肿、眩晕等病证,可用真武汤、实脾散等方剂加减治疗。真武汤方用附子温肾壮阳,肾强则水有所主,即可化气行水,又能暖脾运化水湿;茯苓、白术为臣药,以燥湿健脾散水湿,使水有所制;佐以性温宣散之生姜,助附子扶阳祛寒、宣发阳气,又助茯苓、白术散水湿;后加入敛阴和营的白芍,柔肝舒筋止痛,并防姜附温燥伤阴。方虽小但应用范围广泛,少阴阳虚、水湿不化而上凌心胸的心悸、心力衰竭、肺胀及水湿上犯清窍的眩晕等都可以用其为主方加减治疗[4]。实脾散方用附子、干姜为君药,以温脾肾之阳;茯苓、白术为臣药,以健脾渗湿,使水湿从小便而利;厚朴、木香、大腹子、草果、木瓜行气醒脾,化湿利水。诸药相伍,共奏温脾肾之阳、行气利水湿的功效。该方可作为治疗脾肾阳虚导致的水肿、鼓胀的常用方剂。

五是温阳法与化痰祛湿法合用的温化法。该法用于阳虚兼痰湿证。《金匮要略》曰:“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痰湿为阴邪,阳虚患者易发生水湿津液运化输布障碍而成痰证、饮证,其病理产物易阴乘阳位,从而出现咳喘、胸痹、眩晕等病证。该类病证多用四逆汤、参附汤合瓜蒌薤白剂、香砂六君子汤等加减治疗。四逆汤以附子为君药补阳祛寒救逆;瓜蒌薤白剂以瓜蒌理气宽胸、涤痰散结,薤白通阳散结、行气止痛;六君子汤为燥湿化痰、益气和胃的常用方。诸方加减使用,可振奋心肾之阳,祛痰行水化饮。该方可作为治疗阳虚兼痰饮导致的胸痹、心力衰竭、咳喘、肺胀、眩晕等证的有效方剂。

六是温阳法与补益法合用的温补法。温补法在临床中也比较常用。《脾胃论》曰:“血不自生,须得生阳气之药,血自旺矣。”《景岳全书》曰:“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在补阴补血方剂中佐加补阳之药,可使阴血有所化,并可借阳药之温运,以制阴药之凝滞,使之滋而不滞。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十四味建中汤即是以八珍汤加附子、肉桂等温阳之药而成。该方可作为治疗脾肾久虚、营卫不足导致的心悸、产后畏风、崩漏、胃脘痛等疾病的常用方剂[5]。

七是温阳法与潜藏药物合用的温潜法。祝味菊在《伤寒质难》曰:“温以壮其怯,潜以平其逆,引火归原,导龙入海,此皆古之良法,不可因其外形之兴奋,而滥与清滋之药也。”因此,对于阴盛于内、阳浮于外的患者,在温阳的同时加潜镇之剂如龙骨、牡蛎、磁石、龟板等,如潜阳封髓丹[6]、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及李可老先生的破格救心汤就是其代表方剂。

2 小结

综上所述,温阳法与其他治疗方法的合用可使临床治疗各系统疾病的疗效大大提高。而且温阳法还可与解表、补益、清热、化痰、利水等三法、四法共同使用以提高临床疗效,而不仅局限于温散、温下、温化等两法的配伍。然而,附子为大辛大热的有毒之品,其煎法用量还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临床不同病证、病情的缓急、阳虚的轻重不断调整[7]。另外,附子为燥热易伤阴之品,运用时也需要顾及人体之阴,避免加重病情。

参考文献

[1]李文红.附子的临床药理特点[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9,25(4):352-354.

[2]门纯德.门纯德中医临证要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3]马俊杰.“附子”小议(二)[J].中国民间疗法,2019,27(16):81-82.

[4]束永康.谭述渠应用真武汤经验及八片附子的炮制[J].中国民间疗法,2018,26(8):114-116.

[5]胡兰贵,朱进忠教授应用十四味建中汤的经验介绍[J].中医药研究,1999,15(5):1.

[6]杨海燕,王博.扶阳还看潜阳丹及临证举隅[J].中国民间疗法,2018,26(7):1-2.

[7]马俊杰.“附子”小议[J].中国民间疗法,2018,26(5):2-3.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马俊杰

山西省首钢长治钢铁有限公司医院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大家都在看
频道最新
猜您喜欢
全站最新